2.注重提升学生区域空间定位能力
空间能力考查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,区域定位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,只有确定区域的位置,脑中有此区域的地图,才能清楚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,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总结重要的经纬线或经纬度所穿过的典型地形区、河流和湖泊、各大洲和世界典型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国家的位置。学生在总结完成之后,要进行及时的回忆,利用世界简图的方式进行巩固,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世界和区域的整体和局部空间概念,构建起脑中地图。通常,世界范围内,纬线选取赤道、南北回归线、南北极圈、30°N、40°N,经线选取本初子午线、20° W、70°W、90°W、90°E、120°E、160°E、180°。我国范围内,纬线选取北回归线、20°N、30°N、40°N、50°N,经线选取 80°E、90°E、100° E、110°E、120°E。北京市范围内,可以选取 116°E、117°E、40°N、 41°N四条经纬线,通过分析这些经纬线穿过的空间区域,构建起清晰、明确的脑中地图。
3.加强整合板图板画与多媒体教学手段
地理教学板图板画是以黑板为地理图像信息的载体,具有使用频率高、容量大、连续性强、适应课题广、简洁易读和远视效果好等优势。在地理教学中利用板图,教师每讲到一种地理要素时都画出来,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是静态的,而是动态的感觉,使学生亲眼观察到地图的编制过程。这样就把动觉记忆、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都有机结合,对脑中地图形成起到重要作用。板书设计也要体现出层次性和地图性。但是,在使用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时,切不可一味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,滥用多媒体,这样反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。如果能两者有机结合、协调使用,便可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,从而建构起学生的脑中地图。
(责任编辑:超右脑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