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撇子的特质也许源于大脑结构 和一般动物不同,人类的大脑除了具有直接或间接调节与控制身体各个器官、系统的生理活动的功能外,更成为思维和语言的器官,使人类超越一般动物的范畴,能在生产劳动中组成社会。在这个意义上说,人与一般动物的不同正是在于脑的结构的不同。 人类的大脑由大脑纵裂分成左、右两个大脑半球,奇妙之处在于两半球分工不同。左半球支配右半身的活动,具有处理语言、进行抽象思维、逻辑推理、数字运算及分析等功能;右半球则支配左半身的活动,主司节奏、想象、总体形象、空间概念、音乐等。 大脑两半球经胼胝体,即连接两半球的横向神经纤维相连。胼胝体负责大脑两半球之间的神经信息传导。左撇子偏得的是,他们的胼胝体更发达。 人们肢体运动的偏向,自然刺激相应半球的大脑发达,从而对人的能力产生明显影响。左撇子多用左肢,右半脑接受的刺激相对多一些,使左撇子带有右脑思维的倾向。 所以相对而言,左撇子的知觉、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可能更强一些。胼胝体发达,也使左撇子动作上相对更敏捷。这一切在许多卓越的左撇子身上得到充分体现。 左撇子具有更强的空间认识和形象思维能力。右脑具备的空间和形象认识能力,即形象思维能力,使右脑处于大脑感知世界的前沿,具有更强的知觉。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,好象左半脑应特别发达,而深入研究发现,他在学校时法语过不了关,反而他爱好的活动有拉小提琴、画画、驾帆船和想象游戏。 爱因斯坦把他的许多科学创意归功于他的想象游戏-右脑的活动。据说,有一年夏天,他在一个小山上昏昏入睡,梦见自己骑着光束到达了宇宙遥远的极端,发现自己“不合逻辑”的回到太阳表面时,他忽然意识到宇宙本来就是弯曲的,而且认识到他以前学到的“合乎逻辑”的知识是不完全的。 爱因斯坦把这个图景转化为语言,写下的数字、公式和词句就成了“相对论”。 左撇子更富于形象思维。1968年,当毕加索接手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诗《塞莱斯蒂纳》作插图的时候,他已经87岁的高龄。尽管生命已经逐渐地走向尽头,但毕加索的艺术探索精神却丝毫没有减少。毕加索说:“画家将他的眼中所见打碎,同时赋予它另一种生命。他必须透过其他人眼中的现实世界,看到他的真实。”正因为如此,很少临摹实物作画的毕加索才说:“我不是在寻找,而是在发现。” 毕加索有句名言:“艺术不是真理。艺术是一种谎言,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。”他认为“画家,该让自己的眼睛像脱离樊笼的金翅雀那样,离开了笼子,鸣声才好听。”也许正是左手作画的毕加索的右脑思维特质,造就了这位20世纪现代艺术的魔术师。(未完待续) (责任编辑:超右脑) |